廣靈驢產于山西省廣靈縣,為中國優種驢之一,早在兩百多年前就被列為優良畜種,廣為農家飼養,具有體格高大、骨骼粗壯、體質結實、結構勻稱、耐寒性強、容易飼養、發病率低、適應性強、壽命長等養殖特點,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廣靈驢養殖技術視頻吧!
品種歷史
根據史料分析,廣靈驢最早可能由汾水太原方面傳入,在在雁北苦寒之地生存了下來并長期被選擇培育最終成為優良品種。據《廣靈縣志》記載,早在兩百多年前,廣靈驢就被列為優良畜種,廣為農家飼養。1965年的調查也顯示驢的飼養量占大牲畜的近半,飼養量多于牛。1963年經山西農學院朱先煌教授等調查評價為地方良種后,確定以選育大型良種驢為方向,并成立育種組織,在廣靈建立 種驢場一個和基地隊51處,施行場隊結合,進行選種選配,建立良種登記。
體型外貌
廣靈驢體型高大,骨骼粗壯,體質結實,結構勻稱,耐寒性強。驢頭較大,鼻梁直,眼大,耳立,頸粗壯,鬐甲寬厚、微隆,四肢粗壯,背部寬廣平直,俗稱雙梁雙背,前胸寬廣,尻寬而短,尾巴粗長,肌腱明顯,關節發育良好,管骨較長,蹄較小而圓,質地堅硬,被毛粗密。被毛黑毛,但眼圈、嘴頭、前胸口和兩耳內側為粉白色,余為黑色活或者青色,當地群眾叫“五白一黑”,又稱黑畫眉。還有全身黑白毛混生并有五白特征的,群眾叫做“青畫眉”,這兩種毛色均屬上等。
產地分布
廣靈驢產地為山西省東北部的廣靈、靈邱兩縣,分布于廣靈、靈邱及其周圍各縣的邊緣地帶。境內山岳起伏,小部分為河谷盆地,海拔700~2300米。地處塞外山區,風大沙多,氣候變化差異大,年平均氣溫為6.2~7.9℃,年降水量420~500毫米,無霜期130~150天,為塞外的主要雜糧產地。該地區歷來重視畜牧業發展,農民養驢農耕,是我國塞外商品驢的繁殖基地。由于當時盛產谷子、豆類,又種植紫花苜蓿,農民以谷草、黑豆和苜蓿草精心喂養,注意選種選配,結合役使和放牧,形成廣靈驢體型高大、體軀結實的品種特征。
品種性能
廣靈驢作為種畜,同種交配可改良小型驢,異種交配,所生騾子,高大體壯。作為役畜,能挽善馱,力大持久,耕地、拉車、馱載、拉磨、碾米、騎乘等無所不善。兩頭驢可日耕地4至6畝,單套挽小平車,在普通土路上載重400至500公斤,可日行動25到30公里,馱重100公斤,可日行40到50公里,連續六、七天不倦。1973年6月經山西農業大學、省畜牧局和廣靈畜牧局測定,該驢一般挽力在200公斤,最大挽力258公斤,一般載重量車貨共3200公斤,最大載重量3470公斤,馱重163公斤,行走1000米,需時8分46秒至13分6秒,平均壽命比其他驢多10年左右。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相關閱讀- · 關中驢養殖技術
- · 德州驢養殖技術
- · 養20頭驢得投資多少錢?
- · 肉驢養殖國家有補貼嗎?
- · 肉驢養殖技術視頻
- · 黔驢技窮的故事和意思
- · 肉驢養殖場建設方法
- · 馬、驢、騾子的區別
- · 肉驢品種圖片大全
- · 驢的養殖前景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