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馬是俄羅斯后貝加爾馬、蒙古馬及英國純種馬等雜交改良而成的,至今已有上百年的馴養歷史,主產于內蒙古呼倫貝爾三河地區,因此得名,具有奔跑速度快、挽力大、持久力強等特點,與河曲馬、伊犁馬并稱為中國三大名馬,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三河馬養殖技術視頻吧!
三河馬主要是由俄羅斯的貝加爾馬、奧爾洛夫和比秋克血統的改良馬、當地蒙古馬綜合雜交而來,后期又相繼引進盎格魯諾爾曼、盎格魯阿拉伯、英純血等種馬,進一步雜交改良后形成。據說,已有100多年的馴養史的三河馬,最多時有14種血統。具有體質結實、結構勻稱、抗寒力強、耐粗飼等優點。頭直,頸長適中,鬐甲明顯,胸深廣且長,背腰平直,尻較寬,四肢堅強有力,但蹄質欠堅實。
三河馬原產中國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的額爾古納市和大興安嶺以西的濱洲沿線,因當地有三條河流(哈烏爾河、得耳布爾河、根河)而得名,屬于挽乘兼用型,部分馬匹偏乘或偏挽,公馬平均體高152.7厘米、體長率103.1厘米、胸圍率13.5厘米、體重450~500公斤,母馬平均體高146.0厘米、體長151.6厘米、胸圍179.2厘米、管圍19.8厘米,遺傳性穩定,用于改良蒙古馬效果良好。
三河馬作為國產名馬,不僅在民用生產、交通運輸等方面,是優秀馬匹品種,在國防和體育方面也是戰績突出。在中印自衛反擊戰和西藏平叛中,三河馬很快適應高山缺氧的惡劣氣候,較好地完成了戰備運輸任務。特別是在中印自衛反擊戰時,三河馬去了一個團,一匹都未損失,全回來了。內蒙古馬球隊就曾以三河馬做比賽用馬,這批三河馬以驚人的速度、持久的耐力和靈活性而著稱,多次在比賽中創造了較好的成績。
近年來,隨著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和農牧業生產結構的調整,馬的用途也在快速轉換,對娛樂用馬、競技用馬、產品用馬的需求越來越多,在廣袤的呼倫貝爾草原,雖然沒有昔日的大型國營種馬場、配種站,但上百匹、近千匹的養馬大戶不乏存在。雖然沒有了育種核心群,但仍有近十萬匹的圈存量,不乏有良馬在產生,在廣州、深圳、北京等眾多馬術俱樂部有三河馬的身影。
三河馬是經過兩代農墾人幾十年的精心改良選育適合本地氣候條件的地方優良品種,1986年該馬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驗收命名為“內蒙古三河馬”。目前,三河馬已被列入瀕危物種。為拯救恢復瀕危物種內蒙古三河馬,保存和傳承三河馬文化遺產,海拉爾墾區將投入300萬元用于選育培育,以此來恢復三河馬種核心群,先期發展成200匹基礎種馬群,目前此項工作已進入實質性階段。
>>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相關閱讀- · 三河馬多少錢一匹?
- · 肉驢養殖技術視頻
- · 肉驢養殖場建設方法
- · 驢馬配種視頻
- · 馬、驢、騾子的區別
- · 肉驢品種圖片大全
- · 肉驢養殖技術
- · 如何提高馬繁殖力?
- · 驢的養殖前景怎么樣?
- · 驢的養殖技術